中華網(wǎng)山東報道 “慈善是我終身的、必須做的事業(yè),一直做到我離開這個世界。2009年我就宣布,當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要捐出自己的全部家產(chǎn),我承諾過裸捐,一定會裸捐,不管我有多少財產(chǎn),來自于社會、肯定會回報社會。如果我答應過后不做,我的子孫后代都會被人指責。我的父母沒給我留下財產(chǎn),我認為我也沒有責任和義務給我的孩子留下財產(chǎn),但是我有責任和義務將他們培養(yǎng)成人、成材。”
——陳光標
1996年創(chuàng)業(yè)開始,20多年慈善生涯,共為社會捐款捐物約40億元,救助貧困人口數(shù)百萬,個人色彩鮮明的陳光標在中國慈善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是一個傳奇式人物,從貧困農(nóng)民家庭的兒子,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白手起家,成為第一批“先富”起來的企業(yè)家;他是一個標桿式的人物,幾乎包攬了中國慈善榮譽的“大滿貫”,先后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范”稱號,獲中央宣傳部等六部門授予“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助人為樂模范”稱號,獲民政部連續(xù)7年授予“中華慈善獎”并授予“中國首善”榮譽稱號……收到4000本證書、200多個獎杯、3000多面錦旗、3萬多條哈達,成為全國近百個市縣的榮譽市民……他同時也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社會上充滿了對他做慈善的議論,高調(diào)?作秀?夸張?……這些聲音是質(zhì)疑?是批評?還是謠言?……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走近陳光標,了解一個真實、多面、有血有肉的“中國首善”。
百善孝為先
全國道德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抗震救災模范、中國首善……如今的陳光標,頭銜、榮譽和光環(huán)多到難以窮舉,但說到為他做一期專訪,他首先表示,最希望我們突出的主題是“孝”。在前期我們電話連線商討采訪主題時,陳光標就一再強調(diào),“孝”是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美德,是中華兒女最大的善行。眾多善名加身,他認為自己的立身之本首先是做一個“孝子”。“‘孝’讓我和你們山東結(jié)緣,”陳光標說,“百善孝為先,你們山東是孝文化大省、道德大省,雖然我不是山東人,但很榮幸在2010年被山東衛(wèi)視表彰為‘十大孝子’。”收到榮譽證書和10萬元獎金,他很珍惜地將證書留下,卻將獎金退回主辦方并要求分給其他孝子,因為他們中沒有企業(yè)家,比自己更需要這筆錢。
這個話題讓陳光標的思緒飄回到了童年:“我出生在農(nóng)民家庭,我從小就孝敬父母,9歲開始想辦法賺錢補貼家用,賺到了錢首先到集上給父母買肉買魚、買布料做衣服。我認為的孝,就是盡自己所能讓父母開心、順心。”
陳光標全家福
陳光標的父母雖已過耄耋之年,但當了一輩子農(nóng)民,在土地上耕耘,依然身體硬朗,也始終眷戀土地;他們不習慣城市生活,無論兒子多少次將他們接到南京,他們最多住十幾天就再回到農(nóng)村老家,就喜歡和鄰里街坊“串門子”,喜歡那種“抬頭不見低頭見”、到處都是熟人的鄉(xiāng)土生活,和“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人間煙火氣。盡管兒子已成為億萬富翁,二老卻依然保持簡樸的生活習慣,吃的都是自己地里種出來的糧食蔬果,一周去集上買一次肉,一個月也就花一百塊錢左右。陳光標理解的“孝”有兩方面,第一就是“順”。“孝順孝順,‘孝’就離不開‘順’,就是讓老人過他們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尊重父母留在家鄉(xiāng)的決定,但把祖宅老屋都重新修繕得舒適宜居,每次回鄉(xiāng)都會給父母包個萬把塊錢的紅包,二老總是很開心地攢起來,“兒子做慈善的名氣大了,村里誰家有困難也經(jīng)常會找二老幫忙,他們就用這些錢替我做做好事、幫助別人,他們也感覺到特別快樂。”談到父母,陳光標的臉上洋溢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幸福笑容。
陳光標父母在田間勞作
“孝”的另一方面就是“陪伴”,比起子女能賺多少錢,父母更希望的是孩子能?;丶铱纯?,膝下得享天倫之樂。因此陳光標無論多忙,每個月都會回老家看望父母,每天都會和父母視頻連線一小時。“他們每天早晨五六點就起床,閑不住,就喜歡這邊動動、那邊動動,我就陪他們聊聊天、動動手,所以每年的麥收季我都回去幫著收麥子,結(jié)果讓部分網(wǎng)友誤會了,還以為陳光標經(jīng)營不善、破產(chǎn)回家種地去了,哈哈……”說起這個大烏龍,陳光標爽朗地大笑,“我父母一輩子都是勤勞樸素的農(nóng)民,我也永遠都是農(nóng)民的兒子,不會忘本。二老生活簡樸,我對他們最大的孝就是多陪陪他們,我也希望現(xiàn)在的年輕人能懂這個道理,再忙也抽出時間回家看看,或者打個電話,談戀愛每天聊幾個小時都聊不夠,怎么就不能抽出點時間跟父母聊聊天呢?”
一顆小紅心,一生慈善情
陳光標對父母的孝和深情,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父母是他在慈善道路上的第一個啟蒙老師,是他的榜樣和標桿。他很自豪地說,我是“中國首善”,我的家庭是“慈善之家”。
陳光標祖宅
“光標”是父親給他起的名字,意思是“光明磊落”和“標兵”,希望他做人光明磊落,成長為正能量的標兵,因此督促他從小背誦《雷鋒叔叔在哪里》《雷鋒日記》兩本書;所以陳光標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先富起來之后,最先做的善事就是給家鄉(xiāng)農(nóng)村修路,名字就叫“陽光路”,讓父親母親和父老鄉(xiāng)親看到,陳光標不負眾望,長大成材,反哺家鄉(xiāng)。
陳光標為家鄉(xiāng)修的“陽光路”
而母親更是身體力行地向陳光標展示了如何行善:雖然家庭貧窮,她依然會接濟幫助更貧困的人,在經(jīng)常餓肚子的年代,還將珍貴的食物分給乞丐等挨餓的人;每到麥收季,自己家的麥子都收不完,還要幫別人家干農(nóng)活。經(jīng)常忍著饑餓勞動的幼年陳光標對母親是不理解、有埋怨的:“看到要飯的,母親就會請人家到家里,拿稀飯、山芋、蘿卜干招待,臨走還抓把米面讓人帶走??蓜e人家找我們幫忙干活都不給吃的,母親也愿意白干,我就不理解。”但父母的勤勞和善良就像一粒種子種在了陳光標心中,生根發(fā)芽;星星點點、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為他成長道路上的啟明星。9歲時的一個小故事,讓陳光標開始理解了父母,也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慈善之路。
小學三年級時,母親東拼西湊地到處借錢為兒子交上了書學費,見到人都不好意思地躲著走。9歲的小陳光標下決心自己賺錢,于是用兩個小木桶打了土井里的水挑1公里路到鎮(zhèn)上去賣,一個暑假賣了4塊多錢,不但把自己的書學費交了,還把鄰居家同學的也交了,開學第二天就被老師在全班公開表揚,還獲得了獎勵——一枚用紙剪的小紅心。陳光標太開心了,等不到回家找漿糊,直接用唾沫將小紅心粘在臉上,下課后到每個班去告訴同學自己的“壯舉”和榮譽;放學后還舍不得拿下來,回到村里又挨家挨戶地竄門宣傳……講到這里,陳光標臉上閃現(xiàn)出又得意又驕傲的神情,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帶給他終身難忘的快樂的一天,仿佛又變成了那個天真可愛的小小少年。“從那天以后,學校里好多同學主動去擦黑板、打掃教室、端水清洗廁所……都去找老師要小紅心。我贊助書學費的同學現(xiàn)在成了我們老家中學的校長。”陳光標感慨,“小紅心的故事教會我,做好事要大聲說出去,帶動更多人。每一個人做好事,能傳播給一百個人,然后就會有一千、一萬個人。長大后我做好事出名了,很多人說我太高調(diào),不理解我。為什么高調(diào)?小紅心就是我的初心。”
汶川!汶川!
從“小紅心少年”成長為成功企業(yè)家,陳光標的慈善之行一直“在路上”。淘到“第一桶金”之后的十幾年間,他在慈善領域投入了很多財力、物力、心力,他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的六樓整層都用來存放和陳列他所獲得的各種榮譽,走廊和辦公室滿墻都是獎狀、錦旗、感謝信、合照……滿桌滿地都是獎杯、獎牌、哈達……但真正讓他成為全國人民熟知的慈善家的,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救災賑災行動。今年是汶川地震15周年,對于這個舉國的災難,陳光標親臨現(xiàn)場看到了太多的死亡、傷痛和離別,沉痛之情始終縈繞在心間。
地震發(fā)生不到2小時,陳光標就致電了解災情,得知山體滑坡、路面開裂、房屋倒塌的詳情后,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的拆遷隊伍和大型機械一定能派上用場。”——“因為我搞了20多年的房屋拆遷,我有經(jīng)驗,知道房屋倒塌下來之后的結(jié)構(gòu),什么地方的存活率比較高;山體滑坡后,我的大型機械進去一定能打通道路。”于是他立刻將正在武漢和重慶等項目施工中的60臺大型機械和120名操作手調(diào)配到都江堰,繼而分配到汶川、北川、綿陽、漢旺等地,參與救援道路打通,以及直升機停機坪和石壩的建設。同時,他親自來到北川中學,從倒塌的五層樓中背、抱、抬,在廢墟里救出了近200名學生。
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陳光標握手
“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握著我的手說:‘你是個有良知、有靈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災區(qū)的企業(yè)家。’”溫總理手上的力量與溫度,自己當時激動的心情,15年后的現(xiàn)在,陳光標仿佛依然身臨其境,“救災結(jié)束后我就到了人民大會堂,受到了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的表彰,拿到證書我非常感動,這是黨和國家對我的認可。”陳光標被三部委評為“全國抗震救災模范”,他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被評為“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
這些證書一直占據(jù)著陳光標榮譽室的“C位”,在玻璃柜臺里小心珍藏展示,“一個證書蓋著黨政軍三方的印章,這是極其難得的莫大的榮譽,我一直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時刻鞭策自己,也教育我們公司的員工。”
整個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的過程中,陳光標捐款785萬元,參與救援的60臺大型機械也全部捐贈給當?shù)剡M行家園重建,另外捐贈170噸大米、1000臺電視機、1500臺電風扇、25000臺收音機,還有8000套文具和書包,都是災區(qū)最急需的物資,“北川就是你們山東的援建點,除了北川,還有綿竹、德陽等好幾個地方我都捐了,參與救援的120位操作手我也每人發(fā)了5萬元獎金。”
除了捐款捐物,陳光標更親臨災區(qū)一線參與救災,奮戰(zhàn)56天,因此,15年后再回首,抗震救災的林林總總、點點滴滴對他來說仿佛就在昨天,歷歷在目。地震后2小時,陳光標就決定親往災情最嚴重的地區(qū),并第一時間到達現(xiàn)場,現(xiàn)在回想有沒有感到后怕?當時有沒有想到救災和余震都有很大危險,還有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等他回家?……面對這些問題,陳光標斬釘截鐵地回答:“當時沒有考慮那么多,北川中學、都江堰中學那么多孩子被壓在樓板底下,還是初高中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們一直喊著‘叔叔救命’,我不由自主地就想進去救他們。”
一個叫雍婷婷的女孩令陳光標每每想起都感到無比心痛和遺憾,那是他在廢墟樓板下背出來的孩子,當時無法用大型機械作業(yè),他只能用千斤頂頂住樓板,自己拱身進去拉著孩子的兩個胳膊把她拖出來,再背下五六米高的廢墟。“當時還有余震,整個樓板都在晃,如果再震大一點千斤頂撐不住一倒,我也就被埋進廢墟里了。”陳光標回憶道。
“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雍婷婷。”
“幾年級的?”
“初二。”
陳光標將孩子放在樹下安全的地方,發(fā)現(xiàn)她一直緊緊攥著自己的手不肯松開,于是說:“孩子,你還有好多同學還在廢墟里面,我去多救幾個好不好,你先稍微休息一下。”孩子本來緊握的手一剎那就松開了,而陳光標卻感到心情莫名地難過……再返回救人大概十分鐘左右,他發(fā)現(xiàn)樹下孩子身邊圍繞很多蒼蠅,趕忙去查看——沒有回應、沒有脈搏和心跳,這個懂事的孩子就這樣走了,但給陳光標心靈的沖擊即使到15年之后依然強烈:“還有好多孩子,我背、抱出廢墟時就吐我一身血,我當時穿的迷彩服滿身都是血,什么都不想了,只想多救一個是一個。”
2010年玉樹地震,陳光標又一次趕到災區(qū),當天就派人連夜從西寧采購了23臺大型機械,整個救災他累計捐款捐物5300萬元,并在救災現(xiàn)場受到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接見。總書記的表揚和鼓勵,陳光標時刻銘記、感念于心。
十五年間,陳光標經(jīng)常會去重建后的災區(qū)看看,他見證了災區(qū)人民從廢墟重建家園后生活一點一點地發(fā)生變化,“比以前建設得更加美好了,老百姓都很幸福。”雖然沉痛的記憶揮之不去,但災區(qū)的新發(fā)展、災民的新生活讓陳光標欣慰,幸存者和后代們的幸福新生就是對不幸遇難的同胞們最好的告慰,愿他們的靈魂安息,保佑這片歷劫重生的土地,保佑這片土地上的同胞健康平安、永享這份珍貴的歲月靜好。
汶川地震后,陳光標緊接著向新疆、西藏、云南、貴州、甘肅捐款8700萬元,以及1.3萬套羽絨服、5000臺電腦、300臺太陽能熱水器、7輛商務車,合計達1.27億元。2011年3月11日,我通過中華慈善總會向云南地震災區(qū)群眾每人發(fā)放200元救災款。接著又向延安、井岡山、臺州、黃橋革命老區(qū)、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等捐款捐物價值7000萬元。
慈善之路:高調(diào)不高傲,沉默不沉寂
我在南京打車去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時,問司機師傅:“這是陳光標的公司吧,我導航?jīng)]錯吧?”
司機回復:是的,沒錯。
我很奇怪,又問:“你知道陳光標?”
司機笑了:“那個大善人吧,我們南京人大多數(shù)都知道他。”聽說我是去采訪陳光標后,他接著說:“他很好,做了很多好事,捐了很多錢,但近幾年好像沒聽到他的消息了,你們好好報道他,呼吁全社會都多做好事。”
不錯,相較于2008年因慈善“一鳴驚人天下知”,長期占據(jù)各大媒體曝光的焦點,大概在幾年前,陳光標仿佛突然從公眾視線中消失了。從9歲就認定好人好事應該高調(diào)宣傳的“小紅心少年”,為什么人到中年反而沉默、低調(diào)了?我和我的團隊就是帶著這樣的疑問來到南京,走近陳光標。
“因為我的孩子長大了,要面子了。”說到這里,一直精神煥發(fā)、神采飛揚的陳光標顯得有些無奈、有些落寞。因慈善出名后,伴隨著贊美和榮譽,各種質(zhì)疑、流言、編造的謠言也緊隨著紛至沓來。他表示,自己不懼質(zhì)疑和流言,外界嘈雜的聲音影響不了自己,但在社會大氣候下,真正做慈善還是比較艱難的。“中國有句老話說‘悶聲發(fā)大財’,做生意的人,其實越低調(diào)越好賺錢,我那么多年高調(diào)做善事,讓我少賺了不少錢。”陳光標自嘲地笑了,“但我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地做善事,更從沒做過損害國家、社會和任何人的事,我不怕高調(diào),更不怕人說。所以你看我55歲了,但精神頭特別好,從不染發(fā),臉上也沒幾條皺紋,就因為我內(nèi)心坦蕩,不焦慮、不內(nèi)耗。”就如同他給老家村里修的那條“陽光路”,他敢于站在陽光下,不懼照射,內(nèi)心坦蕩,走的就是康莊大道。
然而家人,特別是孩子是陳光標的“軟肋”,兩個兒子逐漸長大,聽得懂那些流言蜚語了,內(nèi)心受到很大的傷害。大概2017年左右,上初中的小兒子陳環(huán)保因為流言產(chǎn)生了自閉情緒,把自己關在家里一個月不肯上學,去到學校也害怕和同學交往,怕同學因為那些關于爸爸的流言瞧不起自己,因此做父親的選擇了低調(diào)、淡出公眾視線,不讓這些雜亂的輿論再打擾孩子的成長。
然而,對于做慈善,陳光標只是說得少了;做,卻從沒停止過。
慈善之旅,只是沉默,卻從未沉寂。
三年疫情期間,加上支持冬奧會,陳光標捐款捐物合計3億元。其中,為抗擊疫情捐贈的款項和物資大大小小加起來有2億元左右。他和兒子陳環(huán)保在疫情最初期捐贈的50萬只口罩,是第一批達到如此巨額數(shù)量的口罩捐贈。當時國內(nèi)口罩奇缺,有錢都買不到,幸好陳光標正在瑞士洛桑參加兒子的鋼琴表演,于是組織瑞士華人把當?shù)厮兴幏康目谡仲I下來用飛機運回祖國,又專車送往武漢,本人也奔赴武漢做志愿者。后續(xù),陳光標陸續(xù)向武漢捐贈口罩逾100萬只,向全國其他地區(qū)捐贈近200萬只,以及1000臺消毒噴霧機和50噸消毒液,約150萬噸糧油,合計人民幣5000萬元。同時也向周邊友好國家捐贈大量防疫物資,包括口罩、口罩機、藥品、消毒機等。“光菲律賓就捐贈了款物共3000萬,通過中菲友好協(xié)會。”
為支持張家口舉辦冬奧會和安徽蕪湖防洪救災,陳光標捐贈了2000萬元現(xiàn)金和30部依維柯客車;其他各種救災和慈善捐贈已經(jīng)多到他自己也記不清了:“7·20河南暴雨我捐得不多,就1000萬左右吧,另外派了人去參加救援。其他零散的幾十萬、幾百萬的捐款,太多了,我實在記不清了,你們想要了解我去找收據(jù)出來。”
陳光標到目前幾乎獲得了慈善榮譽的“大滿貫”,他深深地感謝國家、社會和人民對自己的認可。被問到在這么多榮譽中,哪一個對他的鼓舞最大,陳光標沉思片刻,選擇了“全國道德模范”。“據(jù)我了解,獲評全國道德模范的民營企業(yè)家只有我一個人。”他隨即痛心地指出目前社會風氣存在的問題:國家經(jīng)濟好了,人卻越來越執(zhí)著于錢,“道德滑坡、信仰缺失,對國家是不利的,因此,我最看重的就是道德。”
陳光標以年度捐贈1.8億元獲得民政部評選出的“中國首善”稱號,從2005年開始,連續(xù)7次被民政部授予“中華慈善獎”。
他帶我們?yōu)g覽著他的榮譽走廊和榮譽室的獎狀、獎杯、錦旗、哈達……他自認對這一稱號當之無愧,也更以此要求自己以更高的標準繼續(xù)做慈善事業(yè),不負國家和人民的認可和期待,讓這些榮譽實至名歸。
人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這就是慈善之于陳光標的意義,他不僅在幫助人的過程中收獲了數(shù)不清的認可和榮譽,更重要的是獲得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與充實,實現(xiàn)了自我的成長和人生的價值。在他高調(diào)做慈善時,沒有一絲高傲之氣,對自我的定位始終是父母好兒子、鄉(xiāng)親們的好孩子、受災兒童的好叔叔、老百姓的好“標哥”……當他為了家人選擇隱忍沉默時,慈善行動卻從沒有沉寂,堅持行善,不忘初心。
這就是陳光標的慈善之路:高調(diào)不高傲,沉默不沉寂。
陳光標,慈善一直“在路上”,繼續(xù)“在路上”,永遠“在路上”。
生命不息,慈善不止。
來源/中華網(wǎng)·山東頻道
作者/陳雅雯 攝影/姚奕驍
電話:18810161790
郵件:1165326779@qq.com